研究单元
方向一 :重大呼吸道传染病与肺损伤 方向负责人 :赵金存

重大呼吸道传染病,从SARS到禽流感再到MERS,一直以来都危害民众身体健康的疾病。呼吸道病毒的感染可以导致严重的肺损伤,从而导致患者的死亡,为了更好的从临床和基础相结合研究重大呼吸道传染病所致的肺损伤的机制,提高临床救治率。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设立了重大呼吸道传染病与肺损伤研究方向,聚集国内外知名的学者,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多项重大科研项目,牵头或参与制订一系列国内外指南、规范和专家共识,共同探讨呼吸道传染病与肺损伤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救治。本方向设立两个学组:呼吸道病毒与感染学组和呼吸疾病中西医结合防治学组。

呼吸道病毒与感染学组

呼吸道病毒与感染学组围绕重大的呼吸道病毒感染与肺损伤相关的基础和临床问题开展科学研究,以基础和临床相关结合的模式,促进基础的研究向临床转化应用,提高我国重大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的临床防治率。

呼吸疾病中西医结合防治学组

呼吸疾病中西医结合防治学组围绕呼吸系统感染(病毒为主)的综合防治研究为主线,以现代中药和交叉学科研究为两翼,提升救治水平。

方向二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方向负责人 :冉丕鑫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或COPD)是一种严重危害民众身体健康的常见病。其发病与吸烟、生物燃料和空气污染物暴露,病毒、细菌等病原体感染以及个体遗传变异等因素均有密切关系,这些因素间交互作用,共同造成气道和血管的慢性损伤,导致肺功能下降,呼吸困难、低氧,病变波及全身,引起患者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下降。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慢阻肺方向设立了两个学组,即慢阻肺学组和血管学组,汇聚了一批对我国和国际慢阻肺防控事业有重要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学术骨干。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

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慢阻肺学组是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是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本土创新团队,2016-2018年期间共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7项。

血管学组

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血管学组正式成立于2018年,是整合原呼研所肺血管病研究团队、附二院心血管研究团队及基础医学院血管稳态研究团队资源后,战略重组的新的学组,学组定位为解决肺血管的重大生理机制及肺血管疾病的重大基础、临床问题。

方向三 :支气管哮喘和慢性咳嗽 方向负责人 :李靖

支气管哮喘和慢性咳嗽方向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多项重大科研项目,牵头或参与制订一系列国内外指南、规范和专家共识,积极开展哮喘和咳嗽防诊治综合研究,深入基层医疗单位进行指导和推广,促进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相结合。本方向设立两个学组:过敏性肺疾病学组和慢性咳嗽学组。

过敏性肺疾病学组

本学组以过敏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与预防为主要任务,联合多学科合作进行疑难少见病诊治研究等为显著特色。

慢性咳嗽学组

本学组主要开展慢性咳嗽与支气管哮喘的诊治及发病机制研究,目前设有专科门诊、临床咳嗽实验室、基础实验室和新药研发平台等多个平台,编写首部中国《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开创了国内慢性咳嗽研究的新领域。

方向四 :支气管肺癌 方向负责人 :何建行


方向五 :肺纤维化与肺结核病 方向负责人 :唐潇潇

肺纤维化与肺结核病研究方向是实验室于2018年7月新设立的研究方向。本研究方向承担多项国家级、省级、市级科研项目,在研项目经费达3900多万。研究成果被肺纤维化指南收录引用,参与制定多项肺结核病诊治专家共识,获得多项国内外发明专利。

肺纤维化学组

肺纤维化学组旨在对肺纤维化的发病机制、病程严重程度评估以及疾病诊断、治疗方法进行研究,建立一个在肺纤维化研究领域基础研究、临床诊治和技术咨询为一体的国际一流中心。承担多项国家级、省、市级科研项目,研究成果被全球特发性肺纤维化(IPF)诊治指南收录引用,得到国际同行认可。

方向六 :呼吸研究成果产业化 方向负责人 :周荣

呼吸研究成果产业化方向主要聚焦于呼吸道病毒感染疫苗、抗体药物、院感防控仪器等方向的基础与产业化应用;专注于肿瘤细胞免疫治疗,主要包括CAR-T细胞治疗和肿瘤治疗性疫苗的研发及产业化,以及创新型诊断试剂研发及产业化,特别是呼吸疾病诊治技术和产品的开发应用。生物医学工程学组主要研究开发具有生物活性及组织修复等功能的各类医用材料,同时研究新型生物医用纳米载体材料及医学影像技术。

呼吸相关仪器设备与药物研发和产业化

本学组主要聚焦于呼吸道病毒感染疫苗、抗体药物、院感防控等方向的基础与产业化应用;专注于肿瘤细胞免疫治疗,主要包括CAR-T细胞治疗和肿瘤治疗性疫苗的研发及产业化;以及创新型诊断试剂研发及产业化,特别是呼吸疾病诊断技术和产品的开发应用。

生物医学工程学组

生物医学工程学组隶属于基础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在广州市优秀专家陈晓明教授的带领下,主要从事生物医学材料相关科学研究与产品开发工作。课题组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5人。近年来,获省重大和国家基金等项目18项,经费1000多万元,发表论文40余篇,获发明专利授权9件,实用新型专利权授权7件,出版专著1篇。关键技术主要包括:骨修复材料技术、药物缓控释技术、3D打印支架材料技术、超临界技术、MRI成像技术、多肽折纸技术等。

方向七 :呼吸相关与交叉学科研究 方向负责人:刘金保

呼吸相关与交叉学科研究方向由以下五个学组构成:呼吸疾病与组织工程学组、呼吸药理学组、呼吸病理生理学组、呼吸免疫学组、环境污染与呼吸疾病学组。以呼吸相关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转化研究为核心和特色,从多角度研究呼吸相关疾病发病与治疗的分子机制。

呼吸疾病与组织工程学组
呼吸免疫学组

本学组主要研究免疫发育、代谢、衰老相关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呼吸系统快速修复损伤机制及抗感染(寄生虫)免疫研究。

环境污染与呼吸疾病学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