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体研究人员 学组组长

杨子峰

职务:

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副院长、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职称:

研究员

研究方向:

1、中西医结合手段研究毒邪理论的生物学基础及内涵;

2、呼吸疾病药物筛选及作用机制研究;

3、紧扣临床需求的新突发呼吸系统传染病及重大呼吸慢病的动物模型构建;

4、基于重大呼吸系统传染病及慢病的创新药物研发;

5、中药审评审批及监管科学研究。

研究工作:

1、较早精确揭示人H7N9和H5N6禽流感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规律,有效指导临床一线早期“识别”、“预警”和“干预”,从而科学、有序的应对新发疫情。自2013年起连续开展人禽流感H7N9和H5N6的病毒学、免疫学和临床特征研究(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NEJM),同时建立起重症队列及病例上下呼吸道、血液生物资源库;利用多组学联合技术,深入探究禽流感病毒感染人导致急性肺损伤/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相关宿主反应机制(Nature/中美合作),为发掘人禽流感感染致重症预警分子信号及发展有效的ALI诊疗策略不断提供新的科学依据。正是基于首创的全病程多时点病毒载量、炎症因子和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助力2013~15年广州地区人H7N9禽流感重症/危重症病例治愈率达85.7%,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治愈率(52%),取得人H7N9和H5N6全球最高救治率的成绩,为重大传染病防控提供了宝贵经验。

2、为应对抗新突发呼吸道病毒药物研究(含二次开发)的急迫需求,建立了兼具症状表型、病毒复制和炎症发展与人模拟性好的动物模型(小鼠、雪貂和树鼩),已应用于多种抗流感中药和化药的研发(国自然优秀成果选编 );创建了抗病毒和抗炎兼具的抗新冠病毒(野生株与包括BA.5等在内的最新流行变异株)体外细胞及K18-hACE2 转基因小鼠致死肺炎模型,利用该模型体系从中药连翘中发现并证实连翘苷为抗广谱抗新冠病毒活性单体,并阐释了调控宿主过度炎症紊乱为连翘苷治疗新冠病毒肺炎潜在作用机制,已获得国家药审中心新冠单体一类创新药连翘苷II 期临床试验批准,并于2022年9月份完成连翘苷治疗新冠病毒肺炎患者的II期临床试验研究并证实连翘苷具有治疗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的作用(Phytomedicine)。为进一步揭示呼吸道病原体感染所致慢阻肺急性加重(AECOPD)的发病机制以及有效指导AECOPD “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的治疗策略,构建了贴近临床的流感病毒和流感嗜血杆菌单一感染或共感染COPD小鼠模型,应用于冬虫夏草、玉屏风散和连花清咳等名贵中药和中药大品种的药理和机制研究,并指导了玉屏风散预防AECOPD的多中心临床试验。作为新冠中医药专班组成员,应用抗病毒和免疫调节同步筛选策略开展抗新冠中药筛选和研发,从逾2000种中成药、经验方、组分/单体中筛选出连花清瘟、六神丸、连翘苷等一批具有直接抑制新冠病毒和炎症因子过度表达的中药及组分,并进一步通过多组学分析阐明新冠病毒与宿主互作的分子机制及药物潜在治疗靶点,全力支持临床救治和研发一线(广东省科技进步特等奖和全国创新争先奖牌;Signal Transduct Target Ther,Pharmacological Research和Phytomedicine)。

3、应对防控急需,率领团队指导了全国5亿例新冠大筛查,覆盖31省份,总结疑似病例检测思路;将防控经验转化为立体筛查体系,推动国内首个全集成新冠检测移动式实验室成立,并在2021年广东本土 “5.21” 新冠疫情中投入使用,指导“猎鹰号”气膜实验室的组建及使用,为广州抗疫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4、2020年国内疫情暴发后,火速组建新冠疫情预测团队联合人工智能团队,结合卫生检验学、流行病学、人工智能进行多学科交叉融合,成功创建并运用COVID-2019预测模型,成功分析早期国内疫情未来走势,为政府防控工作提供科学参考数据。随后该模型推广在全国疫情新发地(如广州、南京、扬州、福建、甘肃、大连、满洲里、东莞、深圳、上海、吉林、香港和澳门等地)进行了准确预测,为区域疫情防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获奖情况:

1、人感染禽流感病毒重症病例的诊断、预警及防治 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2、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疗效的临床和机制研究 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3、2020年全国创新争先奖牌

4、实验树鼩质量标准及七种人类重大疾病动物模型创建关键技术及应用 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5、板蓝根多糖在制备抗流感病毒的药物中的用途 中国专利优秀奖

6、抗病毒中药研发 2017年药明康德生命化学奖学者奖

7、活细胞固相色谱技术体系在创新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澳门特别行政区科学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代表性学术论文:

1、Yang ZF(#) ; Mok CKP(#) ; Peiris JSM; Zhong NS(*) ,Human Infection with a Novel Avian Influenza A(H5N6) Virus , N Engl J Med , 2015, 373(5): 487~489

2、Yang ZF(#) ; Leung ELH(#) ; Liu L; Jiang ZH; Zhong NS(*) ,Developing influenza treatments us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Science, 2015, 347(6219 Suppl): S35~S37

3、 Mok, CKP(#) ; Guan WD(#) ; Liu XQ(#) ; Lamers MM(#) ; Li XB; Wang M; Zhang TJS;Zhang QL; Li ZT; Huang JC; Lin JY; Zhang YH; Zhao P; Lee, HHY; Chen L; Li YM;Peiris JSM; Chen RC; Zhong NS; Yang ZF(*),Genetic Characterization of 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A(H5N6) Virus, Guangdong, China , Emerg Infect Dis,2015, 21(12): 2268~2271

4、 Li RF(#) ; Yuan B(#) ; Xia XS(#) ; Zhang S; Du QL; Yang CG; Li N; Zhao J;Zhang YH; Zhang RP; Feng Y; Jiao JL; Peiris M; Zhong NS; Mok CKP(*); Yang ZF(*),Tree shrew as a new animal model to study the pathogenesis of avian influenza (H9N2) virus infection, Emerg Microbes Infect, 2018, 7(1): 166~170

5、Li RF(#); Hou YL(#) Huang JC(#); Pan WQ(#); Ma QH(#); Li CF(#); Shi YX; Zhao J; Jia ZH; Jiang HM; Zheng K; Huang SX; Dai J; Li XB; Hou XT; Wang L; Zhong NS; Yang ZF*.Lianhuaqingwen exerts anti-viral and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 against novel coronavirus (SARS-CoV-2).Pharmacological Research, 2020, 2(11): 104761

6、Ma, QH; Huang, WB; Zhao, J; Yang, ZF*.Liu Shen Wan inhibits influenza a virus and excessive virus-induced inflammatory response via suppression of TLR4/NF-kappa B signaling pathway in vitro and in vivo.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2020, 252: 112584

联系方式:

Email: jeffya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