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验室2026年度临床及流行病学研究专项课题申报指南

2025-04-03389

为推动我国呼吸系统疾病相关临床及流行病学研究工作,提升呼吸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基础-临床-产学研”全链条科研能力,实验室拟设立临床及流行病学研究专项基金,面向实验室内部人员征集2026年度临床研究专项课题项目计划申报书。


一、主要资助方向

本项目计划围绕实验室建设和发展的总体目标,以临床需求为导向,以解决临床实践中的重大医学科学问题或诊疗瓶颈为目标。重点选择能充分利用临床循证医学、生物信息学、统计学、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等研究手段深入剖析呼吸疾病的起源、传播、发展等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规律的研究;或进行新型诊断方法及临床治疗方案的人群队列研究;或对呼吸疾病诊治缺乏流行病学数据或正常参考值依据的基础性研究、以及构建新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疫情防控和患者诊治技术体系等具有前瞻性的、有良好研究基础及应用前景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研究课题进行立项资助。主要资助呼吸领域如下方向(不限于):

(一)重大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快速诊断和临床救治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

1. 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实时监测预警与快速检测

2. 呼吸系统感染与致病机制研究

3. 重症肺损伤患者精准诊治技术

4. 抗呼吸系统感染药物和疫苗研发

(二)慢阻肺的精准分型和诊疗新方法研究

1. 慢阻肺的精准分型和早期诊疗方法研究

2. 慢阻肺的发病风险和预后评估方法研究

3. 需要早期干预人群和治疗响应人群的鉴别和机制研究

4. 慢阻肺急性加重的分子特征和诊疗新方法研究

(三)哮喘发病机制研究和新型诊疗技术研究

1. 哮喘发病环境风险因子和表观遗传调控机制

2. 哮喘精准分型和疾病演进规律研究 3.哮喘诊断和治疗新方法、新靶点开发和应用

4. 过敏原组分和致敏性分析研究及应用开发

(四)慢性咳嗽致病机制研究和新型诊疗技术研究

1. 慢性咳嗽的神经调控与致病机制

2. 慢性咳嗽诊疗新技术研究与开发

(五)支扩症的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1. 支扩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学体系

2. 支扩重叠综合征特异性治疗手段

3. 病原体感染引起支扩症气道炎症急性加重与迁延研究

4. 支扩症特异性治疗干预手段

(六)间质性肺病和肺血管病的早诊和综合管理研究

1. 开发高度模拟临床诱因或结局及迎合新型药物开发的间质性肺病和肺血管病动物模型或肺芯片模型

2. 建立不同诱因间质性肺病和肺血管病的多组学数据库

3. 开发无创灵敏的间质性肺病和肺血管病早诊技术

4. 开发长效安全的新型治疗药物

5. 揭示间质性肺病和肺血管病的早期发病机制和干预策略

(七)肺癌新型早筛、早诊、早治技术研究

1. 探索早期肺癌发病规律及流行病学特征,明确中国肺癌高危人群

2. 早期肺癌发生发展的生物学机制研究

3. 开发及验证早期肺癌鉴别诊断新技术

4. 阻断早期肺癌发展的新疗法

(八)基于人工智能的呼吸疾病诊疗新技术研究


二、资助条件

1. 临床及流行病学研究专项课题旨在支持临床探索性及临床流行病学类研究,项目研究涉及医学伦理的,需自行得到医学伦理审查并提供医学伦理审批件。

2. 本年度临床及流行病学研究专项课题拟资助不超过3-5项,每项40万元。本课题研究期限为3年,起止时间为2025年6月-2028年5月。

3. 本年度临床及流行病学研究专项课题面向实验室临床医生/研究人员申报。项目申请人需具备较强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研究能力,应具有博士及以上学历,且需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4. 项目申报书必须着重体现项目关于呼吸疾病研究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研究意义。鼓励临床与基础的结合、临床与基础研究人员联合申报,鼓励多学科联合申报。


三、限项要求

1. 临床及流行病学研究专项课题旨在支持具有原创性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研究。申请人所申报项目若被发现已获得过其他各级科研项目资助支持的,本项目不再予以重复资助,且申请人将被纳入失信名单。若申请人在其既往受资助的项目基础上申请的新项目,需重点说明新项目与既往项目之间的关系,并应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设计上有明显区别。

2. 已承担临床及流行病学研究专项项目且当前项目在研未结题的申请人不能再次申报本计划项目。

3. 申请人同一年度只能申请1项临床及流行病学研究专项课题。申请人同一年度不能同时申请临床及流行病学研究专项、自主课题、开放课题(实验室合作PI)、“广州国家实验室-广州医科大学呼吸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联合资助项目。

4. 每个课题组每年申报不超过1项,总体在研项目不超过2项。


四、申请程序、时间

点击下载呼吸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临床及流行病学研究专项课题申请书(附件1),填写项目基本信息和申报内容,将电子版申请书及附件材料发送至实验室科研管理邮箱sklrdkygl@gird.cn。申报截止时间:2025年5月3日。


五、项目遴选方式

实验室将按照“公平竞争、择优支持”的原则遴选项目。在收到项目申报书后,实验室将进行形式审查和组织外单位专家评审,根据专家评审意见确定资助项目和资助金额。


六、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联系人:苏杰

电话:020-83205217

电子信箱:sklrdkygl@gird.cn


附件:

1. 呼吸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临床及流行病学研究专项课题申请书(模板)


呼吸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

2025年4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