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清玲/陶爱林/晏杰教授团队揭示铜绿假单胞菌加重哮喘及其激素抵抗新机制
2024-11-08582张清玲教授临床研究团队携手晏杰/陶爱林教授基础科研团队,再度联袂呈现其最新研究成果。2024年10月,在国际权威期刊《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中科院JCR一区,影响因子11.4)发表了题为“Contribution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mediated club cell necroptosis to the bias of type 17 inflammation and steroid insensitivity in asthma”的论著。研究发现,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PA)通过选择性损伤气道Club细胞,引发Type 17型炎症反应,加重哮喘症状并发生激素抵抗。这一突破性发现为哮喘进展的机制及激素抵抗型哮喘提供了全新的解释,同时为精准治疗策略的研发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通过尘螨联合PA建立哮喘动物模型,发现联合PA感染会加重气道上皮损伤及局部炎症,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及IL-17A水平显著升高,触发以Type 17型炎症主导的免疫反应。进一步研究表明,该类炎症偏向源于PA感染对气道Club细胞的损伤。PA激活Club细胞的RIPK1-RIPK3-MLKL通路,诱导细胞发生程序性坏死,导致大量细胞内容物和损伤相关分子(DAMPs)的释放,放大局部炎症反应。这一过程不仅破坏了气道屏障,还促使炎症由Type 2炎症表型向Type 17型转化,显著降低激素的治疗效果。给予坏死抑制剂Nec-1和Club细胞分泌蛋白CCSP进行干预:Nec-1有效抑制了Club细胞坏死,显著降低17型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水平;而补充CCSP蛋白减少IL-17A等促炎因子释放、提高哮喘小鼠对类固醇的敏感性。
本研究首次揭示了PA通过诱导Club细胞程序性坏死加重哮喘,并诱导其内在表型转化的机制,强调了Club细胞在哮喘进程中的关键作用。研究表明,通过抑制程序性坏死或补充CCSP蛋白可有效改善哮喘治疗效果。未来,研究团队将进一步探讨Club细胞损伤机制及其在哮喘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张清玲教授、陶爱林教授和晏杰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博士研究生关洁莹为论文第一作者。此项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广东省创新团队项目资助,并得到了广州医科大学“111计划”项目的支持。